“傣家香草柠檬牛肉丝”充分融合了云南不同地域食材的特点。
云南人对自己的传统菜肴,一方面是不能位列八大菜系的忿忿不平,一方面是待字闺中的敝帚自珍,地理上的偏远使云南菜总是处在自尊与自卑的两端。其实这些都不是对云南菜的正确评价,云南菜重原料、重时令,不重烹调方式,这与对八大菜系的评判视角完全不一样。用八大菜系的标准来评价云南菜,云南菜当然就很难入流了。云南菜没有大厨,没有名家,这是云南菜的特点决定的。与云南省绿色生态的整体形象不谋而合。云南菜也充分吸收和利用了这个“原生态”的环境。云南人愿意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保持原材料的品质方面,而一些新兴的高档滇菜馆能够对这些原材料进行更细致的加工,清新淡雅的“绿色风格”使传统的“云南味道”有了新的空间。石屏会馆一道名叫“天子门生”创新汤菜,用料是云南人常见的天麻和竹荪,但制作方法新颖,摆盘美观。如何保存并长途运输这些新鲜绿色的材质,这在以前是一个大问题,比如云南的野生菌类,季节性非常强,而且特别容易腐烂,餐馆很难一年四季卖同样的菜品。随着保鲜技术的提高,这样的难题已经被攻克。北京的七彩云南大酒楼有50%的菜都是菌类,酒楼的厨师把云南出产的鸡枞、松茸等名贵野生菌类与海鲜一起烹制,通过提高烹饪工艺做出真正的“山珍海味”。为了保证野生菌的供应和新鲜品质,大酒楼在昆明投资建立了冷冻厂,采摘季节收购的鲜菌在冷冻厂15分钟内就可以完成速冻,解冻后的菌子味道与鲜菌无异,解决了菌子保存的难题。
从《云南映象》到普洱茶,从青歌赛上的云南歌手到云南菜的新体验,近几年“云南热”的背后,是人们对健康、绿色、原生态生活方式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