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云南菜的在场性
2006年,瑞士苏黎世的市长托马斯.瓦格纳到昆明访问,受邀在“一颗印”滇菜馆吃饭,其中的一道“荷叶梅菜扣肉”让市长先生赞不绝口,只是用中文来念这道菜的菜名,这位外国友人感到很为难,于是,他自己给这道菜取了个名字叫“昆明汉堡”。
这道被取了个土洋结合新名字的菜,其实是“一颗印”对传统滇菜的改良和创造。“一颗印”原来是一幢建于1852年的老房子,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了。四周房屋都是两层,天井围在中央,住宅外面都用高墙,很少开窗,整个外观很方正,如一块印章,云南民间俗称这种建筑形式为“一颗印”。这幢老房子在城市拆迁改造过程中幸存下来,成了知名的滇菜馆。
“一颗印”滇菜馆是昆明新派滇菜的代表。在这里,厨师们把气锅鸡、金线火腿、夹沙乳扇、老奶洋芋、乳饼夹火腿等传统的云南菜做得非常地道,还在这些传统菜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创新,发明了很多新的美味。比如那道荷叶梅菜扣肉,厨师就很花了些心思:先用雕梅和五花肉片同蒸,做法类似于大理白族的雕梅扣肉,不同之处在于蒸好之后,要将雕梅取出,在肉下垫上腌菜。边上配一圈蒸好的花式面点。这种面点的做法和味道与馒头类似,但形状是扁平的两片合在一起。吃的时候,将面点分开,夹入肉片和腌菜。“荷叶梅菜扣肉”在吃法上借鉴了京都酱肉的方式,确实有“汉堡”的风格,但原料和味道却是地道的云南味,这种方式让人耳目一新。
“一颗印”还有一道象牙排骨,是厨师根据当年茶马古道上赶马人常吃的腌排骨改良的。赶马人风餐露宿,非常辛苦,他们的食物很简单,但又必须为他们提供足够的体力。排骨是很好的原料,他们通常将排骨整块腌制后随身携带,然后整块地煮熟食用。“一颗印”在此基础上,将三四条排骨整块卤制之后,上蒸笼蒸,以去除其油腻,然后浇上炒制的酱料调味,一大块排骨拱放在盘里,造型像一座桥,也像一段象牙。象牙排骨既满足了现代人降脂减肥的愿望,又不失大块吃肉的粗犷豪放,将饮食和云南民族文化结合得天衣无缝。
“一颗印”的成功在昆明兴起了一场高档滇菜热,滇菜从此走出闹哄哄的大排档,将艺术、品位、独特的味道和材料结合起来,成为高雅的时尚选择。金碧春、见龙阁、石屏会馆都以昆明不多的老房子为经营场所,把高档的内部装修和历史文化内涵结合起来,将云南菜推向高端。
创新云南菜“火焰猪耳”造型古朴,口味生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