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说,他们经常把自然崇拜和性崇拜结合在一起。例如他们崇拜山、崇拜水,巍巍高山、滔滔河水常使他们浮想联翩,他们常把形状和男根相似的山峰、和女阴相似的岩洞看成是性的神灵而加以顶礼膜拜,认为
为它们会保佑自己或家庭消灾免祸,夫妻恩爱,早生贵子。例如四川盐源的公母山、江西龙虎山的金枪峰和羞女岩、广东丹霞山的阳元石和阴元石、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人根峰和母门洞等。在江西龙虎山的羞女岩前,千百年来人们在那里烧香祈祷,有个大香炉上镌刻了“大地之母”几个字。山山水水是自然物,千万年前就存在了,不是什么文化,但是人们奉之为神明,朝它烧香磕头,却是一种文化现象。天工开物,这些自然物的造型都很奇特。例如广东丹霞山的阳元石,不仅形状极似男根,而且顶端宛如龟头。江西龙虎山的羞女岩,是一个十多米高的岩洞,其缝宛如女阴,顶端还有不少灌木,宛如阴毛。据说以前洞内还有潺潺流水,可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有个女武装人员骑马过此地,见到民众朝一个女阴状物烧香磕头,就大骂下流,拔出枪来“砰砰”向洞内打了两枪,于是流水不淌了。
民间传说,一个地区,有“男”必有“女”。例如,在四川盐源,有公山就有母山;在内蒙古阿拉善盟,有人根峰就有母门洞,等等。但是广东丹霞山在开始时似乎是个例外,那里只有阳元石,那么峻拔突立,可是没有“女”的和它匹配。有人说,和江西龙虎山的羞女岩“结亲”吧,有人又说不行,那里已经有金枪峰了,一女岂可嫁二夫?两个“男”的会打起来的。就在这议论过程中,有个老猎人说:“我们丹霞山地区怎么没有‘女’的呀!有的。有一次我追几只野兔,野兔一钻就不见了。我拨开藤蔓一看,原来里面有个洞,可太像女阴了!”众人一听,就去找,这个洞就是后来与阳元石匹配的阴元石。阴元石半张半合,有人说这是女阴在性交兴奋之余的一种状态,这真是太神了。除了山水崇拜与性崇拜有关外,动植物崇拜也和性有关。如古人以鸟、龟、蛇、蜥蜴等象征男根,以贝壳、鱼、莲花等象征女阴。
在南朝梁武帝大同五年(公元539年),连年大旱,许多老百姓携儿带女地外出逃亡,也有许多灾民饿死了。梁武帝向上苍烧香求雨,都没有用。他问大臣这是什么原因,大臣们分析的原因之一是,国内旷男怨女太多,人性干涸,阴阳不调,所以感于上天,上天也晴雨不调了。于是皇帝以七事祷雨,其第六事就是“会男女,恤怨旷”,提倡男婚女嫁。说也奇怪,过了不久,天上就下雨了。
这当然是一种巧合。不过,古人相信一种“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观念,认为人类的婚姻、性交能通达于天,而天地之气也会影响人类的性。这种观念包含着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也是一种自然物,而天地万物原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不过,在有些方面,可能过于神化了。
古人又认为,在风雨阴晦或雷电交加时不能性交,在野外的坟冢旁不能性交,因为“阴气”太重,会损害人的健康,如果致孕,则对后代不利。
古人还认为,人的性交、生育是和谷物的
的生长相互影响的。古人处于农业社会中,十分重视农业丰收,因为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但是他们在庆丰收或祈丰收仪式中往往加入性的内容。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一些有性交崇拜含意的仪式往往和祭祀祖先、庆祝丰收、乞求人丁兴旺结合在一起。例如有些苗族地区,在鼓社(相当于宗族)的石窟里,供奉着“央公”、“央母”这一对祖妣神的木雕像和泥塑生殖器;在“央公”、“央母”两旁还放了一对酒糟桶,桶内盛放酒糟,象征繁殖人类的精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