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站在上街的街尾 隔着人行道 望着对面的下街一动不动。目光迷离 我站在一旁 虽然看不到他脸上有愤怒的表情,但我却有种强烈的预感 感到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
站了不知多久,老刘突然转身看着我们说道“是时候了 阿文 你通知弟兄 这向做好准备 。我得到消息对方也正在抓紧行动 我们要抢在他们的前面”
中国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运动现在也正在老刘的发廊街上演 一个小妹在发廊如果很红 就有可能往上调去酒店上班 出台的费用一般是发廊的二倍以上 如此是谓上山。 如小妹长相不好 技术又差 没有生意 就有可能往下调 调去惠阳的一个乡下的鸡婆超市 超市以平价著称 但客源稳定 客人主要是当地的农民和民工。如此是谓下乡。老刘主导的这条食物链正是通过这个运动来完成了资源的最佳配置。
现在我的表哥正忙着这场运动 只见他一家家的发廊走过去 和里面的妈咪商量着 对小妹们进行挑选 待到快天黑时 已挑出来十来个小妹 在一房里站成一圈 都是很久没有做到生意了的。 小妹们基本上长相很一般 身材瘦小 神情黯然 毕竟下放去农村并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我站在旁边看着觉得她们就像一筐已卖了一响午被顾客挑剩下的烂桃子。
中间出了点意外,一个小妹入这行没多久,不愿去农村。只见我表哥做着她的思想工作:“那里虽然价钱低了点,但生意好 一天六七个不在话下。你现在身上没有一分钱 哪还那么多讲究。毛主席也说过,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听道我表哥的最后一句话 我忍不住“扑嗞”一声笑了出来。
那个小妹听完 仍固执地摇着头 我表哥见状作罢 只好根据老刘的规定:免去她的食宿费用 另打发一百元路费走
人。
看着那小妹上楼收拾行李去了,站在一旁的老板娘忍不住说道:“真叫她运气好 碰上刘哥 一分钱的台费没收到不说 还让她白吃白住了一个多月,还要倒贴路费”
我表哥也感慨到:“刘哥为什么人缘这么好 因为人说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但在刘哥这儿就有 只不过没办法让你吃一辈子”
待安排妥当 人也聚齐了 表哥问我:“要不要跟我去惠阳见识一下,可能要呆个两天 不想去你就跟着刘哥他们回去。”
“当然要去了”我答到 心里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
表哥打了电话 随既召来了两辆东莞特有的交通工具:小四轮 司机也都是老乡。这车大概由小五陵面包车的底盘改装。前面坐人 后面是车斗 用来拉货 用布篷罩着
待和老刘他们打了招呼 我们几个大男人便坐在前面 小姐们拿着报纸铺在地下 坐在后面 司机把布帘仔细拉好,车后门锁好{怕检查} 大部队便上路了。
等我们从养鸡场拉着两车鸡到惠阳时 已晚上八点多了 车子略过市区 往郊区开去 路越走越窄 灯火也越来越少。四周都是漆黑一片。走了不知多久 突然前面一亮 灯火连成一片 只听跟着我们来的鸡头阿兵说道: “到了”
等我们下车后 司机打开了后车门放小妹们下来 小妹个个脸色苍白 大口吸着气 活动着筋骨 可能是车斗里面闷得太久了。
我们刚站定,远远走来个光头的中年男人 看到我们大声招呼“炮哥啊 这向生意太好 这里小姐不够 你送来的这批小妹真是雪中送炭啊” 说着抓着我表哥的手使劲晃着 像是见到了亲人。转头又看到鸡头阿兵又道:“小兵又跑到我这地摊上淘旧货来了 上次你掏的两个小妹现在生意怎样?”说着领着我们朝前走去。
我来到这久闻大名的鸡婆超市 发现这超市很有些年代了 墙上还印着m语录:J机斗争一抓就灵 听我表哥介绍 这里以前是大队部 后来做了养猪场 再后来当地农民把这个废弃的猪圈打扫干净 重新粉了一下 用木板隔成一个个的小房间再租给越来越多的外地人。 不知何时 这里的低档鸡婆越聚越多 成了气候 名动乡里 四面八方的客人慕名而来 如过江之鲫
我看到那个光头男人忙着和他的婆娘为我们准备酒水 一时还吃不了饭 便提出四处看看 。(责任编辑:两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