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题:心理障碍的治疗 突破心理障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比如爸爸妈妈对某些危险估计过高,时时给子女一些多余的劝告、威胁、禁令等,孩子就很容易被“传染”。
降低孩子的焦虑“指数”
面对焦虑症孩子,父母家人要反思:在养育、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否给了他过多的压力刺激?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再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严重的需要药物治疗。
1.父母率先甩掉忧虑
父母的敏感、多虑、缺乏自信等一些焦虑人格的表现,常常可以在孩子身上反应出来。所以,父母对孩子该放手时就放手。面对孩子的焦虑表现,父母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沉着、冷静、自信、果断,避免大惊小怪;将内心的焦虑彻底甩掉或克制自己,在孩子面前不显露出蛛丝马迹。因为,此时父母脸上流露出哪怕一点点的焦虑,对孩子来说都无异于雪上加霜。当孩子被焦虑困扰时,他们最需要的是心理支持,看到父母对此的“无所谓”态度,希望爸爸妈妈轻松地和自己一起积极寻找应对策略。这会逐渐淡化孩子对焦虑的感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压力只需一点点
雪儿曾经是叔叔阿姨公认的小精灵:1岁半能说简单的儿歌、2岁多开始背唐诗、3岁多学外语、4岁弹钢琴画画跳舞、5岁又学了游泳。雪儿的时间表总是排得“严丝合缝”,如果哪个环节不慎“超时”,后面的学习活动就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眼巴巴地看着小朋友在外面疯玩,雪儿一脸地羡慕:“我什么时候才能玩一会儿呀?我真的太想玩了!”她得到的是爸爸冷冰冰的回答:“赶紧把琴弹好了、画画好了、英语儿歌背熟了……否则,像你这么磨磨蹭蹭的,就什么也不能玩!”在期盼和压抑中备受煎熬,雪儿的脾气逐渐“升级”。如今,7岁的她一提起写作业,就控制不住地发火,并且呼吸急促、大汗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