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题:心理健康测试题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尽管有人举出了比如丹麦的例子,在20世纪60年代丹麦修改了法律,1970年美国猥亵与色情委员会也作出了决定,说科学证据并不能证明色情内容有害,但在70年代针对妇女的攻击行为和性暴力频频发生,或许是与当时人们对色情内容的从总体上呈缓和的态度有关的。但是实际上从那以后的1968年到1974年间的描写赤裸裸的性暴力的书籍数量翻了一番多。同时人们还通过大量的强奸案件的分析表明,对攻击性的色情暴力事件的危害性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而提出了人们对色情内容的的描写是处于多种需要的缘故——提高性欲、娱乐、教育、或是处于无聊,但是证明色情内容的危害的作用的证据依然是不容置疑的。
于是,怀特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那就是我们应该对互联网上的色情东西要担多大的心,因为和其他的传播方式相比较,互联网的传播渠道和传播的广度以及受众面,都是其他的媒介所无法想象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上网的目的就是为了浏览和欣赏色情内容,偶尔为之和就是以浏览色情内容为目的的上网者终究是有区别的。处于好奇或是对于那些他人津津乐道的性爱方式的好奇,也是很自然的。但是,越是被禁止的,人们越是好奇,司空见惯之后, 人们对那些东西的热情与兴趣就会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