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在对青少年性教育的观念和方式上有着天壤之别。6年前,她带着刚满9岁的儿子移民到美国纽约。每天放学回家儿子总是兴高采烈地对她讲述学校里的所见所闻。看见儿子能迅速融入人地生疏的美国社会,她很欣慰。
生性活泼的儿子对陌生的西方社会充满了新奇感,而纽约是一座特别充满性色彩的城市。不用说曼哈顿四十二街有臭名昭着的红灯区,就是儿子每天上学要经过的那些性用品商店就足以让她担心:橱窗里的展示一览无余,赤裸裸的男女亲昵画面令她这个过来人都脸红心跳。
她的担忧或许不无道理。儿子进中学后不久性格就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不仅言谈举止变得较以前深沉,一向不注重外表的他还开始认真拾掇自己,每天都要用洗面液涂抹脸部的痘痘。显然,步入青春期的儿子开始在意自己在女同学眼中的形象了。她早就听说美国中学生“早恋”现象司空见惯,从老师到家长均不干涉孩子的恋爱自由。但她仍时不时提醒儿子,现在是读书的年纪。
一天,儿子带回了一份学校给家长的通知,说周末学校有一堂性知识教育课,内容包括避孕和预防性病。通知上注明,如果家长不同意孩子听课,必须在回执上签名,将来孩子如果发生了堕胎、艾滋病等,家长不可指责学校教育不力。通知末尾说欢迎家长到校旁听性教育课。早就想到儿子学校“侦察”情况的她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原以为性知识教育课的气氛会严肃而拘谨,可结果并非如此。上课开始,那位漂亮的年轻女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SEX(性)”,然后面带微笑地问大家:“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性’这个字时,你们想到了什么?”她没料到老师会对涉世不深的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 一个满头卷发的男生第一个发言:“‘性’让我想到了遗精。”立刻就有人笑出声来。一个略带羞涩的女生轻声说:“‘性’让我想到了怀孕。”她看见好些同学都在窃笑。一个黑头发的亚裔男生冷不丁冒出一句:“‘性’让我联想到同房;教室里马上骚动起来,好多女生的脸都红了。
这时,一个体魄健壮的黑肤色男生瓮声瓮气地说:“‘性’让我想到了一丝不挂的女人……”话音刚落,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有几个同学将笔和本子朝他扔了过去,教室里像开了锅,她瞥见儿子也笑得十分开心。 接下来,孩子们继续无所顾忌地发言,他们的想象力是那样丰富,年轻女教师不停地在黑板上写着:“同房势、流产、接吻、迷人…”一些平时大人都觉得难以出口的词被孩们说出来,完全没有羞涩和龌龊的意味。
教室安静下来后,女教师看了看满满一黑板的词汇,皱着眉头说:“你们说了这么多,唯独漏掉了一个与‘性’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