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一个夏日,汉口某区计生委的黄主任像往常一样忙碌着。这时,门外进来一对母女,孩子看起来约摸十四五岁。
这对母女进来后,不言语,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办事的人来来往往。等到办事的人都走光了,这位母亲关了门,话没开口眼泪先流了出来。原来,她读初三的女儿小仪(化名)怀孕5个多月,家长带其到医院做检查才知道,怀孕超过4个月做人流手术必须要有街道办计生委的证明才行。_sifanghua.com
事情源于两个孩子的好奇和无知。小仪和同校的一名高中男生关系不错,两人互有好感。寒假期间,两人在家看到电视上的亲热镜头后,觉得很好奇,于是模仿起来。结果,小仪怀孕了。
当着黄主任的面,小仪的妈妈大骂女儿不要脸。而小仪的话让黄主任震惊,从来没有人告诉她,男女这样在一起会怀孕。
多起中学生意外怀孕的事件,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这让计生委的工作人员感觉到,青春期健康不可忽视性教育这一环节。黄主任说,对每一名学生来说,成长无可阻挡,性问题迟早要面对。与其让孩子因好奇而产生不可弥补的错误,不如让他们对于性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打破这层神秘的面纱。
性早熟和性知识匮乏的冲突
“妈妈肚子疼,医生就把我从肚皮里拿出来。”“不对,我是妈妈小便时,自己从肚子里溜出来的。”这是记者同事见到的两名10岁男孩间的争论,他们都各自肯定着自己到底是从哪里来。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青春词典”门诊主任杨勤经常会听到孩子们的这些提问,“男女生接吻会怀孕吗”、“起床之后突然发现自己的内裤上有乳白色的痕迹,这是不是怪病?”……对于这些无知的问题,杨勤感到的不是可笑,而是担忧。担忧的是青少年性发育年龄虽提前,了解的健康性知识却如此贫乏。
性发育年龄普遍提前
5岁的女孩乳房变大,9岁的男孩因为性冲动有自慰行为,对于这些性早熟现象,杨勤见怪不怪。
一名9岁的男孩晚上睡觉前非要妈妈离开。有一次,妈妈进房发现,儿子的小脸蛋通红通红,额头冒着汗珠,双腿夹得紧紧的,加之孩子日渐消瘦、脾气烦躁,于是,母子俩来到杨勤主任的办公室。
原来,这孩子得了“夹腿综合症”,它是性冲动的一种行为表现,孩子以此自慰。当母亲难以置信时,杨勤告诉她,家长首要的就是要解除孩子的紧张焦虑感,因为孩子在潜意识里认为这是一种流氓行为,然后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告诉他一定的青春期常识。
据了解,由于营养、空气污染等多种原因,现代人的性发育期要比上一代人提前。人口学研究表明,20世纪的100年间,每过25年少男少女的性成熟提前1年。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女孩月经初潮平均年龄13.06岁,比20世纪60年代提前1年。中国男孩首次遗精平均年龄是14.02岁,比20世纪60年代提前2年。
八成性知识来路不明
武汉市性学会的陈肖慧老师曾经在武汉市24中初一年级女生中做过一项调查。“什么是青春期”、“怎样保护自己”、“自慰对人有什么样的影响”、“月经来了,怎么向男体育老师反映”等问题都是女孩们提出来的,她们的困惑挺多。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女孩们获取性知识的首选对象是同龄朋友,而不是妈妈。一名女生在问卷中写道:妈妈不与我谈,我也羞于开口。
2003年,杨勤参与武汉、宜昌、十堰等3城市有关性教育的调查,调查对象为3300余名10-24岁的青少年。结果显示,青少年的性知识只有4%-5%来源于父母,8%-10%来源于学校,而80%以上来源于书刊、影视和网络。
据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的一项调查表明:50%的女生和30%的男生对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感到神秘、紧张、害羞和恐惧。23.2%的男生认为手淫有病,23.3%认为是犯罪行为。
还有一个现状也应引起重视,青少年的价值观还未形成,西方外来文化中的性开放易被他们接受,这造成少数学生持有对性态度随意的观念。错误的性知识、性态度有可能导致错误的行为。据重庆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院提供的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人工流产中未婚青少年有40万。这向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提出了挑战。
{$split$}
性健康教育举步维艰学校讲“性”,家长来扯皮
2002年秋季,武汉市每名初中生手中都发有一本《青春期常识》的教材,里面涉及有关怀孕与避孕的知识、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触电”的感觉,使初中学生倍感新鲜,但引起部分家长疑虑。
据一名生物老师介绍,开课之初,一位父亲来学校“扯皮”。他拿着课本说:“这简直比我们当年结婚前接受的新婚教育还要赤裸裸。什么是性,如何对待性冲动,还有如何避孕……学校有必要教得这么深入吗?这不是在诱导孩子?”老师跟这名家长解释了半天,但是家长仍不可理解。
武汉市性学会副秘书长严家福说,如果家长特别避讳这个话题,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好奇和向往。因为孩子从小就觉得这是个忌讳的话题,当他长大后喜欢上异性时,本能地就不会告诉父母。
他强调,性教育必须从孩子开始,要让孩子从小像认识自己的眼睛和鼻子一样,认识自己的性器官,保护自己的性器官。但是,当孩子玩弄自己的性器官时,有些家长没有及时讲解,而是制止和训斥,甚至打骂,这无疑会使孩子从小形成性是肮脏的代名词这种观念。
严家福说,父母是孩子的人生领路人,也同样应做孩子的第一任性教育老师。当孩子的生理发育出现第二性征即男孩遗精、女孩来月经时,家长就应该把性当作一门科学来学习、讨论。不要潜意识里把性当作“脏”东西而羞于启齿,更不能因为孩子产生性的问题而给孩子戴上思想复杂的帽子。
严家福谈到一个可喜现象,调查发现,现在有70%的家长愿意学校开设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课,他们的观点是“我们羞于讲,可以让学校承担起这个任务”。
教师反对男女生同上性教育课
今年秋季开始,武汉市唯一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教材停发;武汉市性学会和市青少年维权中心开设的“少女课堂”也已停办。
2002年9月,武汉市教科院编写的青春期性健康教材《青春期常识》下发到初中生手中。第一册讲述“成长的身体”,主要介绍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第二册讲述“成长的心事”,重点讲述青春期心理的变化;第三册讲述“成长的烦恼”,有针对性地解答青春期中的烦恼问题,如怀春的岁月、“纸条”的处理、网恋等。
可在当时,武汉市却有一半的学校没有开设该门课,原因多是校领导不想“触雷”,也觉得没有授课的必要。而在开设的学校中,也存在老师挑着讲的现状。据一名初中女生说,有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等知识,老师都会讲,如果涉及敏感话题,例如怀孕等,老师就会跳过去。还有老师极力反对男女生同堂上该门课程。
据《青春期常识》主编之一、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员胡学军介绍,这本教材从1990年开始编写,因为课改后,它作为地方教材要接受审订,所以,从今年开始,武汉市停发该教材,也全面停止了该门课程的教授。
同样,2002年,“少女课堂”开办之初,课堂效果很好。伴随主持老师亲切的引导,女生们与专家坦然交流切身感受,“感激父母,悦纳自己”和“我是女孩,我爱我身”的主题自然渗透其中。但是,因为师资缺乏、教育部门的不支持,该课堂在两所学校各开设一次后,就遇“流产”。
目前,学校为学生所提供的性健康教育,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显得陈旧、落后,达不到实际所需的效果。
性教育会令孩子偷尝“禁果”?
过早为孩子提供性健康教育,向他们传授关于性知识与避孕知识,会不会鼓励他们过早尝试性行为?这是目前家长和学校最担心的问题。
市性学会的陈肖慧老师认为,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通过全球有关性健康教育项目的回顾和总结得出:高质量的性教育项目能推迟首次性行为发生的年龄和保护有性活动的人免遭意外怀孕、性病的侵害。
青春期性教育破冰之道:学校成为教育主阵地
在一次学校的集体活动上,初二女生小菲(化名)暗恋比自己高一级的小雍(化名)。从此,小菲注重打扮,总希望小雍能注意到自己。她把这一秘密告诉了好朋友,一不小心传到其他同学耳中。同学们议论纷纷,小菲压力很大,无奈之下找到了省妇幼的“青春词典”门诊。
刘小林说,青春期的孩子除了有生理的困惑外,更多的是来自于心理的困惑,尤其是异性交往问题。他建议,对于青春期学生的性教育,主要阵地应该是在学校。老师应该通过生动事例教育学生学会男女之间的正确交往;教会他们正确处理少男少女之间的情感问题。
刘小林还道出了一个观点,男女学生应该共同活动,不仅满足他们交往的正常需求,而且在群体交往中,成人也能对其正确引导,让孩子们学会自尊自爱,学会自我保护。 -sifanghua.com
专家们呼吁,学校的性健康教育应尽快从“边缘”走向“中心”,最好设置专职的性教育老师,从心理、生理及社会多方面对孩子进行系统、健康的教育。
据悉,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与美国适宜卫生技术组织于2000年达成5年合作协议,在全国12个省会城市开展“促进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的国际合作项目。其总目标是:改善促进10-24岁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状况。武汉则把这一项目投放到武昌区来完成。
{$split$}
据悉,武昌区先后设立项目点360余个。其中,在22所学校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试点。在这些学校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将其整合到青春期健康教育、心理辅导课、体育课、班会等课程中。
社区也在行动
今年6月,武汉首个“青春期性教育基地”在江汉区天门墩中学挂牌。该基地采取专家授课、心理咨询、电教教学、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健康的环境中正确了解性知识。明年,该区的13条街道都将选取一所中学作为性教育基地。
为何在这一方面有如此重拳?据区计生委的负责人介绍,全市多起假期发生的学生在家偷吃“禁果”事件,让他们深深感受到性健康教育应该是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
据介绍,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青春期性健康知识,该区街道办专门制作了性健康知识系列展板,宣传青春期的概念、特征变化,以及婚前性行为的不良后果,如何避免意外妊娠,一旦受孕该如何补救等。针对青春期孩子年龄小、感性的特点,他们还将那些生理、生殖知识印在圆珠笔上,扇子上,以及一些动物属相卡片上,这样由浅入深,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