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界内幕之二:模特如商品般分等级
对模特来讲,等级决定他们的收入。从高到底分为首席、超A、A、B、C五个等级,首席就是类似于姜培琳、李学庆、杜鹃这样,超A是国际性的大赛前三甲获奖者,A类就是国内大赛的前三甲,B类就是国内大赛的前十名。没有拿奖但在一线做得还好的模特就是C类模特。
除了如今的姜培琳、李学庆、杜鹃等能称为首席,莫万丹、刘丹和裴蓓等女模特也有坐上首席的可能性,而上一辈曾经是首席的马艳丽如今已是成功的设计师,而陈娟红、郭桦经营起公司,瞿颖依然活跃于娱乐圈,王敏、吕燕以走秀为兴趣,获得世姐的关琦做起老师,07年冠军张梓林刚卸任,依然以公益为主。中国时尚界走过30年,能真正名流青史的就这么多人,与全国100万的职模比起来,这个数字实在太少,也说明了中国时尚界的发展缓慢。
模特界内幕之三:模特面试如同进超市购物
模特的收入来源就是厂家,但全国那么多的模特,厂家选谁不选谁,全靠面试这一关。去面试被挑上,就有钱赚,没被挑上,就回家继续等下一次面试。有模特形容自己被挑选的那种感觉,就像超市里面的货架上的产品,你走过来,挑我就拿走,如果你挑选不上我,继续躺在货架上等。
“面试大概就20个左右的女孩,进去,客户有两个人。怎么说呢,女孩站成一排,走进来,看一下,然后再给一张照片就可以了。再把所有女孩叫进来,站成一排,问你的兴趣,曾经做过哪些品牌的演出。”一位女模说到。
面试的结果经常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面对面试没被客户相中,那是作为职模最难受的时候“旁边的人都面上了,自己没有面上,自己就非常难受,落差非常大。就那种感觉。别人都能面上,为什么自己面不上呢。问自己,自己的缺陷在哪,不足在哪,就会特别难受。”一位女模回忆到。
而女模们还要经常受到一些素质不搞的客户的“羞辱”,所以不少模特因为忍受不了这种“羞辱”而愤然离开模特圈“有的素质高的客户,说话可能客气点。有些素质差点的客户,当面就对模特品头论足,什么难听话都说。模特只能忍着,由着客户挑选。所以有的模特获了奖进来了,做了一段时间就受不了出去了。”另一位女模特回忆到。
还有一些模特因为总是看不到希望,最终退出了模特圈,一女模回忆起和自己一同参加比赛并获得亚军的模特最终北漂不成功而回家的往事“拿亚军那女孩也是广西的。她也挺喜欢做模特的,但她因为上大学,上的是法律,没办法,只有时装周的时候才来北京。她每次来都会有很大压力,面试的场次就不会像以前那么如意,那么好,她就慢慢对这个行业失去信心,所以就没有那么心想做下去,就回家了。”
等面试、等试装、等通知、等表演、等拿钱,当最后一个环节完成时,又要继续新的一轮的等待。有时候甚至一个月两个月都接不到一场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