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特业十大黑幕
虽然在人们的生活中“衣食住行”的“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刚刚走过30年的中国模特圈依然没有受到大众的关注,倒是08年底一则去年在丽江离奇死亡的女模特的新闻在扑朔迷离之间让众人稀罕的把目光投向了这个行业。
中国的模特数量已经超过了100万人。青春饭、淘汰快、潜规则等关键词,成为这个行业众所周知的标签。跳开中国模特们活色生香、风光无限的外壳,30年来的中国模特圈到底还存在那些黑幕和内幕?在聚光灯背后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和辛酸?
模特界内幕之一:大赛名次提前定 要拿奖先给钱
对想成为模特的普通少男少女似乎只有两条路进入模特界,一是参加某些打着名人旗号的培训学校,最多的是参加模特比赛。模特的市场定价也与比赛成绩挂钩,专业赛事的冠军可以缩短在T台多年的奋斗。虽然业界普遍认为,获奖不过是职业模特生涯的第一步,以后如何,还要看发展,但没有人能忽视,冠军对模特职业生涯的改变。
中国各种名目繁多的模特比赛中已越来越多的和黑幕、丑闻、内定挂上沟了,之前报纸曾经爆出女选手遭遇潜规则、模特全部内定签约模特、拿钱换冠军等等已经是老生常谈,而收费已经成为模特比赛的普遍现场,最近某电视台举办的模特比赛分赛区对于入围参赛的模特也提出了1000元的培训费,有的模特比赛更堂而皇之公开比赛前10名的价码,还有不少挂着国际头衔实则中国制造的比赛,正在中国模特界蔓延……
在一些不存在暗箱操作的正规模特比赛中,冠、亚、季军也都是在决赛前就“内定”好了的。
2004全国十佳模特服装编导王某介绍说,所谓暗箱操作一般由模特大赛的承办方或赞助商进行。模特赛事通常就是模特机构自己在选需要的人,这不同于官方承办的代表公众意愿的任何活动。由谁来决定好不好,需不需要,不是经纪机构本身,也不是评委,而是客户。最了解客户需要的是模特经纪机构或经纪人,因此大赛评比时,模特经纪机构自然暗自要给这样的选手一个更好的成绩。说白了,任何模特大赛都是模特机构为了自己选拔模特而组织的活动,是公司宣传和推广自己品牌的一个手段,是一种公司的商业行为。而每次选模特的决定权也是在举办单位,它不是全社会的一项公益活动,它也不会向社会征求意见。王某说,“内定”的原因很简单,职业模特机构选拔职业模特,目的是包装她他们,希望给公司赚钱。
比如某个由新加坡一个私人机构创办的挂世界级的男模大赛,从来没在欧美日等地方举办过,且由于拉不到赞助很多时候是2年一届甚至三年一届,但仍不妨碍其在中国获得了青睐,其中国内某公司指定的选手在第一年举办时没参赛的情况下,第二年在一帮没有经过训练的各国大学生来充数的选手中内定成为所谓的全球总冠军,原本以为钱途一片的公司忙活半天后发现其基本没有市场认可度,最终这个“中国第一位世界冠军”也就不了了之了。而赞助该活动的国内某企业赛后大吐苦水,声称以后还是安心经营企业,坚决不参与类似活动了。
而去年在福建某地由酒厂赞助的一时尚盛典上,其最佳男模的奖项名单几经修改最终由一个当地新人男模获得,而该男模所付出的是缴纳给主办方经办人四万人民币的“公关费”,当时主办单位的人曾保证该时尚盛典的影响力超过“莱卡风尚颁奖典礼”,结果该男模拿奖后才发现自己的名字一家报纸都没有提及,这时后悔的他要求退款却遭遇了主办单位相关人士的冷脸。
就是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企业已经越来越少赞助模特比赛,令靠比赛赞助发财的人大失所望。一些草台班子举办的模特比赛到企业拉赞助的计划大多不如愿,于是他们就打起了收选手报名费的主意。从报名到初赛、复赛、半决赛、总决赛层层收费,每环节几百,加起来就是几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