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事与愿违 争吵冷漠反目
小赵回忆说,婚后不久,她的公公婆婆从外地迁回西安。读博士的丈夫牵挂着他的父母,希望做媳妇的她,能经常去看望老人,而小赵却经常牵挂着自己的父母。一次,公公生病住院了,小赵忙于打工读书,而没有“像其他媳妇那样去伺候老人”,这让她的丈夫十分恼怒。“我们开始激烈争吵,他认为我瞧不起他们家人。争吵中,他的大男子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竟说既然嫁给他做媳妇,就应该以他和他家为重点。”
“那次大吵后,他突然就不回家了,而直接住进了学校。这时我已经怀孕并开始反应。悲伤独处中静静地想,我的确也做得不对,于是就专程向公公婆婆道了歉,并希望他回家。后来他回家了,但仍然是冷言冷语。为了腹中的孩子,我把这一切都忍了。但是我发现,尽管我们都是读了很多书的人,但由于个性或者其他什么原因,我们在共同生活中矛盾依然越来越深,他常常呆在学校不回家。2008年5月,我在医院生下了女儿。因为满心希望有个男孩,他见到女儿后情绪十分低落。从此,更多的冷漠降临到我的头上。我还在坐月子,他就借故又住进学校,任我一人独自在家,照顾女儿和自己。无数个深夜里,我整夜难眠,常常泪流满面,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小赵说到这里,禁不住抽泣起来。她说,在孤独无助中,她给央视编辑写信求助过,接着又到妇联去寻找解决办法。也找过亲友去做过丈夫的工作,希望他回家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然而,这一切都无济于事。2008年11月,丈夫向法院正式提出离婚。一对自由恋爱并走进婚姻殿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女儿才几个月的时候,为一些生活琐事而终于分手在法庭上……
婚姻情感挫折中的赵敏,在研究生毕业后,又在西安、上海奔走,实现了她事业上的大跳跃。现在被美国一家跨国公司聘为西安分公司的总经理,得心应手地打理着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在个人事业成功时,独立带着女儿的她也开始反思他们的婚姻。她说,在家庭生活中,作为读书比较多的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在婚姻上也许过于追求完美,过于追求理想,而又都太个性化,彼此只看重自己的事业或自己的父母,而忽略了婚姻契约中彼此的责任和义务,缺乏宽容、支持与理解。
然而,遭受婚姻情感创伤的她,在反思中似乎仍难以扫除心头的阴霾。她在哭诉自己的婚姻遭遇后不停地问妇联干部: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女性,在社会上我追求自强自立,生活中自珍自爱,在家庭中,我尽了做女人的责任,生女育女,料理生活。然而,作为妻子,也需要丈夫关爱,需要丈夫的呵护,可是我不但没有,最后还被抛弃,成为婚姻的失败者。我不知道我到底错在哪里?难道现在社会就不允许女性在事业上比男性强?或者说难道就因为我生了个女儿?如果是这样,且又发生在读书很多的新一代年轻人身上,我实在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