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某个人的心理是什么
2001年,各种机缘巧合,网上认识一个女孩儿。那时我在无锡,她在重庆。我18岁,她13岁。
聊。电话聊。邮件聊。手写信聊。
2002年我上大学,到了上海。写东西,认识了些人。2004年时出了第一本书,自觉略有薄名。轻狂度日,不着边际。2005年出了二、三本书,更沾沾自喜,不知天高地厚起来。
2005年春天,以她为女主角名字写了个长篇,2006年初出版了,不提。
到2005年秋天吧,经历了一件很摧折人的事。简而言之,险些就寻短见,被人送进医院那种。那时在黑暗里自己躲着,确切说。已经崩溃了,对自己的一切方面——真的是一切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怀疑。
那时跟她打电话,说这事,说得她都哭了。她哭了会儿,就静下来,很安稳的说,你别担心,我就要过来啦。
2006年夏天,她高考完了,违了父母安排(这事至今有后患),自己填了上海某大学的志愿,来了上海。在此之前,我们没见过任何一面,照片都没递过,纯是聊天。
9月初见,之后就在一起了。
当年秋天,两人过得穷愁潦倒——一半是因为我那时没有固定收入,一半是因为她是官家小姐,锦衣玉食习惯了,一开始俩人都没准备,把钱花没了——所以到了要数硬币吃麻辣烫、为了省地铁钱宁愿到处骑车往来的境况。早饭曾经要靠扫沙发下、墙角边的硬币来凑。
那年11月,她回学校考试前,我们把车票钱算罢,最后剩了些钱,俩人都饿了大半天,买了俩肉夹馍。十一月午后晴暖,两个决定天不怕地不怕过穷日子的人在丁字路口,坐靠着消防栓,边晒太阳,边欢天喜地分吃肉夹馍。我一直觉得,后来吃过的一切,没一样能和当时的肉夹馍相比。那是第一次,看见她金堂玉马家出来的一姑娘,坐消防栓上认真吃肉夹馍,我就觉得,这辈子没什么可说的了。
自此而后,算是决定了一件事。但如果以“爱上"为标准,事情远还没结束。
自那以来,六年有余。我性子急,她性子倔,两人在一起很容易吵架,但都记性不好,没隔夜仇。兴趣彼此交接,所以到现在,两个人都是有话聊不完。她被我熏陶到喜欢上了历史、游戏、体育、绘画;我被她熏陶到了从只听木管乐和大提琴变成了钢琴协奏曲迷和拉赫玛尼诺夫迷。她爱吃无锡的馄饨和小笼包了,我学会吃辣了。她和我组成PS3若干游戏的小搭档了。我被她教会打帝国时代联机了。等等,等等。
2007年她想来巴黎留学,我就开始攒钱、学法语。因为她不想动家里的资源,而且是纯DIY,我又是没任何工作经历的自由撰稿人,纯靠稿费和银行流水做保,也没什么人际关系可投托,所以2010年正经开始办出国时,两个人焦头烂额,走了不少弯路。但每次到艰难时,两人都还能彼此安慰和扶助。每次过一关卡,就觉得感情更上一层楼。就像双人打网球一样,打的对手越多,经的险情越吓人,越会在事后彼此安慰:真是运气好,真是天注定啊……
爱情这个事情,最初很大程度是心理暗示,“啊,因为某细节,我爱上了她”,这样想的人很多。进入爱情状态后,容易越想越迷,情人眼里出西施。但我觉得,爱情不是从“爱”或“不爱”来计算,而是“有多爱”。爱情不是是非题,而是程度深浅。最初进入爱情状态的时候很是美好,但之后的经营和维持,漫无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