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厨房窗前望向窗外小区,鹅卵石铺就的弯曲小路上,行走着那个瑟缩在寒风里更加萎顿、缓慢、沉重的背影,她的泪水,不知何时,早已流满面颊。她知道他们十年的爱恋,就在这个寒冷的下午完结。完结得如此干脆利落、迅速。不给彼此留一丝回想、怀念的温情,她感到生活的残忍。
这个保护了她十年的男人,她再也不可能有所依靠。
这之后,她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年近40,没有文凭,还带着一个14岁的女儿,能再找什么样的男人呢?
中国有钱有势的老男人,倾向于找年轻漂亮的相当于女儿岁数的女人,年纪轻的没钱没势,可能还指望,惦记着自己口袋里的那点钱,养那样的男孩子,她舍不得,也觉得冤。怎么办呢?自己毕竟还年轻,还有强烈的性需求,还想有人疼,有人惦记,还想有有人相依为伴的下半生。
她有几个多年相契的女友建议她找外国人,外国人,特别是欧美人,修养好,素质高,有钱;而且,他们喜欢女人有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孩子都一样的好;喜欢找年纪相当的,年纪小太多的,他们有罪恶感。
女友们的情况和她相当,都是离开了有钱的老公,独自带孩子,年纪也相当。
离婚后,她们碰到的问题是一样的——后半生该找什么样的男人?
四个人决定合请一个英语家教,整天关在屋子里背英语,半年后,她们能用简单的英语对话了。然后,每天晚上她们去丽都、三里屯、天上人间、harderock酒吧泡吧,用磕磕巴巴的英语和老外聊天,白天仍然学半天英语,睡半天觉。
去过硬石咖啡,见过那些修养气质良好,风度翩翩,有着干净的容颜,颇为绅士的外国人后,她就对中国男人不感兴趣了。这两种男人,是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的。
没多久,她们各自都找到了相互有感觉的外国男人,但这条出路,并没有她们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抛开生活习俗大不同不说,外国男人并不是个个有钱,个个舍得给女人花钱,大多是吃吃喝喝,化点小钱进商场、超市买点东西,这不是她们真正想要的。因此,一开始,她们的男友换的特频繁。
经过多次经验后,她们也明白了,先了解清楚背景,看有钱没钱再考虑要不要相好的问题,经验告诉她们,这个男人大不大方,舍不舍得给
女人花钱,一是看这男人,是不是真喜欢这个女人,另一个关键还在这个男人有没有钱,有钱就大方,没钱就小气。
直至有一天,丽丽在丽都街的酒吧里,碰到保罗。保罗是英国人近50岁,个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留着小胡子,看起来40左右,身穿一身牛仔装,象个打工仔。
他看见丽丽的第一眼,就被她慵懒而又狂傲的风姿征服了。她烫着亚麻色的大波浪长发,披散至腰际,手中端着一杯红酒,两个手指还夹着冒着袅袅青烟的一支正燃烧着的烟,她斜身坐在高高的吧凳上,用眼睛的余光向下扫视吧台外,隐在昏暗光影里的人,带着几分不屑、孤傲、不拘。
保罗来中国,所到之处,迎接他的都是热情、殷切得过分的眼神、姿态,让人不得不怀疑她们的动机。